体验千人手绘蜡染千鸟图、观看中国十大非遗绝技展演、参加非遗名医现场义诊……5月15日,为期9天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开幕。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文化和旅游行业专家、学者等3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共议非遗与旅游融合,助力乡村振兴。 <--14--><--15--><--16--><--17--><--18--><--19-->
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“千人手绘蜡染千鸟图”活动。主办方供图 <--28--><--29--><--30--><--31--><--32--><--33-->
一个旅游小镇落成4年,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网红”。丹寨万达小镇不仅成为了观察非遗文化的一个窗口,也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、实践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路径。 <--34--><--35--><--36--><--37--><--38--><--39-->
“融”:“非遗+”唤醒大山深处的文化自信 <--40--><--41--><--42--><--43--><--44--><--45-->
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资源,非遗项目的开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。如何规范有序、高质量发展?近年来,贵州做出了有益尝试。 <--46--><--47--><--48--><--49--><--50--><--51-->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贵州一张极具特色、靓丽的名片。”贵州省副省长谭炯介绍,非遗在贵州旅游业的增长当中融合发展、大放异彩。通过实施“非遗+”活动,贵州省加快发展文化体验游、乡村休闲游等,构建了非遗旅游商品的体系,推动了旅游和非遗深层次的合作和高质量发展。 <--52--><--53--><--54--><--55--><--56--><--57-->
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现场。主办方供图 <--66--><--67--><--68--><--69--><--70--><--71-->
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丹寨县是苗、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,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。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的核心产业项目,是非遗进景区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范例。一批批精品项目的落地,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,使丹寨县比计划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摘帽。 <--72--><--73--><--74--><--75--><--76--><--77-->
“丹寨万达小镇的成功,就是营造了全要素的非遗环境,将非遗渗透在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的旅游全要素之中,让人们处处感受到非遗、体验到非遗。同时,他们提供的非遗产品,是非遗精品,而且符合游客口味。丹寨万达小镇70%是非遗的商户,这在全国是少有的。并且四年来,120亿的收入应该说效益也是相当可观。”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说。 <--78--><--79--><--80--><--81--><--82--><--83-->
大型苗族歌舞情景式体验剧《锦秀丹寨》。主办方供图 <--92--><--93--><--94--><--95--><--96--><--97-->
在丹寨万达小镇,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叠加,而是互融互促。从采用苗寨、侗寨建筑风格到打造蜡染、古法造纸、鸟笼小院等特色非遗体验馆,从举行沿街迤逦而行的八苗巡游、祭尤节到打造大型苗族歌舞情景式体验剧《锦秀丹寨》等,为了保持小镇的生命力,万达在运营管理上下足功夫。小镇周周有活动,月月有主题,常年不断举办万人长桌宴等丰富多彩的落地活动,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可体验、可感受、可购买的文化旅游产品,实现了产业化。 <--98--><--99--><--100--><--101--><--102--><--103-->
“非遗进景区要在‘融’字上下功夫,是化学方式的融合,是‘1+1>2’。”“一定要实现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融入进景区之中,才能使非遗有活力、景区有魅力。”雒树刚表示。 <--104--><--105--><--106--><--107--><--108--><--109-->
“活”:构建活态传承激发市场活力 <--110--><--111--><--112--><--113--><--114--><--115-->
在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上,十余项多民族非遗歌舞表演、几十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、超百位现场展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、百余组反映当地文化遗产的摄影作品、上万件非遗文创产品悉数亮相,向游客们展示了非遗帮助人们由脱贫走向致富的生动实践成果。 <--116--><--117--><--118--><--119--><--120--><--121-->
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现场。主办方供图 <--130--><--131--><--132--><--133--><--134--><--135-->
“非遗的认定和保护是基础,只有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并理解非遗文化。”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,对于文化不能仅停留于开发,还要做到活化,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。这就要求非遗要重归当代生活,在日常生活当中重构功能、重建价值。 <--136--><--137--><--138--><--139--><--140--><--141-->
“对于非遗当然要保护和传承,但也要相信人民大众的文化品位,要相信企业家的商业智慧。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具有当代价值和重建功能时,一定会持续扩展下去。”戴斌表示。 <--142--><--143--><--144--><--145--><--146--><--147-->
随着传统文化IP近年来热度的不断提升,“非遗+”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值得探索的有效路径,这其中需要社会公益力量和市场企业力量的深度参与。 <--148--><--149--><--150--><--151--><--152--><--153-->
“非遗起于千家万户,源于百业千行,是百姓的烟火,是文化的自觉,也一定要回归到千家万户,回馈到百业千行的日常,成为活态传承。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同样认为,推动非遗的融合性发展可以迸发新的活力。非遗的市场化开展得越好,社会参与度越好,非遗保护传承的建设就越活跃。 <--154--><--155--><--156--><--157--><--158--><--159-->
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现场。主办方供图 <--168--><--169--><--170--><--171--><--172--><--173-->
据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介绍,万达为“中国芦笙第一村”排牙村新建的1000平方米芦笙文化展示馆已投入使用,多彩贵州公司投资兴建的非遗主题街区也将于今年“十一”前开业;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大型苗族特色斗牛场和萌宠乐园,将于明年“五一”前建成开业……这些非遗项目的建成将使丹寨万达小镇功能更加完善,使丹寨旅游跃上新台阶。 <--174--><--175--><--176--><--177--><--178--><--179-->
非遗为旅游发展注入深厚内涵,旅游为非遗传承添加强劲动力,漫步丹寨的苗乡侗寨,一幅幅由“非遗+”绣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 <--180--><--181--><--182--><--183--><--184--><--185--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