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热线,华东在线-华东区综合门户网站!欢迎您! 今天是: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

网站首页

华东新闻

国际国内

旅游频道

科技频道

体育频道

娱乐频道

教育频道

女性频道

文化频道

财经频道

房产频道

汽车频道

健康频道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科技频道 →  科技人物 → 科技浏览:毛亮:在AI浪潮中重构人生算法
毛亮:在AI浪潮中重构人生算法
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整理 点击数:160 更新时间:2025-09-18【字体:

在人生的时间表上,40岁往往被视为一个分水岭。有人开始享受“安稳”,有人却选择再一次上路。毛亮,作为两家公司的创始人,他用“连续创业者”的身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注脚。和很多同龄人相比,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功,但在AI赛道上,他坦言自己属于“先行一步”的人。与其说他是幸运,不如说他始终保持着一种“饥饿感”——既是身体层面的自律节制,也是精神层面对自由与未来的追逐。他的故事,是一代草根创业者与时代共振的缩影。

与AI同行的毛药师

一、寒门逆袭:从留守少年到电脑专家

毛亮的童年并不顺遂。他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,本可享受相对稳定的生活,却因父母离异而骤然改变。15岁时父亲又离世,母亲外出打工,他成为一名留守少年。挑水、做饭、自学成了生活的常态。那段日子,他依靠父亲厂里发放的150元救济金度日,也常在亲戚家遭受冷眼与轻视。在贫困交加中,生存的本能压倒一切,他每天无心课本,满脑子盘算着如何从同学那里赚点生活费。

2003年,电脑进入县城,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。当时囊中羞涩的少年,只能痴痴得站在别人身后“偷师”,屏幕上跳动的字符点燃了他眼中沉寂的光。当好心人偶尔施舍片刻,那惊人的天赋破土而出——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,疯狂吸收着数字世界的养分。就这样,他从旁观到自学,从迷恋到精通,彻底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。

19岁,中专三年级的毛亮开始实习,经舅舅介绍,他只身南下深圳,在华强北做电脑学徒。最初月薪300元,却凭着勤奋好学,一年后工资涨至5000元。他的学习方式简单直接——见到新鲜事物,哪怕被嘲讽“你学不会”,他仍默默买下相关书本,看着一个个陌生的英文单词,他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得硬背了下来。那段时间,当室友们沉浸在酒吧的喧闹中,他蜷缩在六人宿舍的床铺上,凭借一台舅舅赠予的二手笔记本电脑,仅用一个月,就搭建起了简单的网站。

202509171812220031.jpg

毛亮打工时期与另一半相遇

但命运很快给了他一记闷棍。"有天晚上下雨,我拒绝了老板的加班要求",这个看似任性的决定,实则是他对自由的觉醒。第二天,他被老板开除,这让毛亮体会到深圳这座城市的冷漠。

感觉被深圳“抛弃”的毛亮,决定回到小县城,结果成了当地最懂电脑的“专家”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悟:“找到热爱,是抵御世间所有寒冷的火种。”然而安稳无法驯服一颗渴望自由的心。当发现老板的认知天花板已限制自身发展时,他毅然踏上创业征途。

二、废墟之上:创业者的四次淬火与重生

如果说打工让他学会了技能,那么创业才是他和命运真正的较量。2008年,他和伙伴成立“只为梦想”工作室,录制了12000节编程课程,试图通过知识付费改变普通人的命运。谁知一场暴雨烧毁了服务器,一年的心血化为灰烬。这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次“折戟”,团队解散,债务压身。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,创业的残酷往往不是没钱,而是眼睁睁看着努力瞬间化为乌有。

202509171812226215.jpg

创业时期的毛亮

2015年,他转身投入公众号自媒体创业,每天坚持写文章,两年未断更,却终因缺乏爆款与变现路径而放弃。毛亮坦言:“人要学会认清自己,及时止损,我没有内容创作的天赋,但我更擅长做营销,能帮别人带来真金白银。”

2016年底,他看准社群运营的风口,受吴晓波启发,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《社区新零售》,探索社群运营,践行“经营一群志同道合者的终身价值”理念。直到疫情来临,业务受阻,他选择静待时机,不焦虑、不冒进。他清醒道:“局势不明朗时,做什么都容易出错,不如什么都不做。”这是他对创业节奏的独特把控。

直到2023年,GPT横空出世。作为互联网老兵,毛亮第一次感到“坐立难安”。“在很短时间内,全球一亿人都知道了AI,而我才刚意识到,这太可怕了。”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将是时代拐点,于是毫不犹豫成立“超级数字公司”,All in AI。没有过多准备,就一句:“先开始,再完美。”这是他对自己选择的笃定。

202509171812227747.jpg

决定ALL IN 人工智能

回顾四次创业历程,毛亮总结出最朴素的创业动机:“无路可走,只能创业。”而支撑他穿越荆棘的,是刻入骨髓的三条铁律:大胆试错、内心强大、终生学习。他坦言,至今最自豪的成就并非财富增长,而是“懂得做生意了”——在商业模式的迷宫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通关密码。

三、AI浪潮:饥饿者的清醒与进击

“AI的出现让我坐立难安,”毛亮坦言。作为互联网老兵,当ChatGPT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,直到用户破亿时,他才后知后觉,“这种陌生与失控感极其可怕”。巨大的危机感瞬间转化为驱动力,他如饥似渴地吸纳一切AI新知,越深入,信念越坚定:“这就是未来!”

参观学习具身人工智能

面对这轮史无前例的技术海啸,他展现出近乎苦行僧般的专注。清晨七点跳绳唤醒身体,九点踏入办公室,直至深夜十点归家,一周七天,日日如此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他每日仅用一顿晚餐果腹,他认为“饥饿能让人保持清醒”。正是这份刻入骨髓的清醒与决绝,推动超级数字公司在AI知识付费、系统开发与企业服务领域快速建立起先发优势。他目光如炬,已锁定下一座高峰:具身机器人。

当被问及对当下“躺平”思潮的看法,这位数次从废墟中爬起的创业者态度鲜明:“可以躺一阵,绝不能躺一世。”谈及经济下行周期中普通人的生存之道,他给出务实建议:先生存,后发展;深挖洞(深耕专业领域),广积粮(持续学习充电),以待天时。

202509171812223914.jpg

毛亮对大学生活向往

毛亮认为”人生都是经历“:看足够大的世界,遇见足够多的人,经历足够多的事。这也是他一路突围的底层逻辑。从中专少年到AI弄潮儿,毛亮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微型中国互联网进化史——没有显赫的起点,唯有对趋势的敏锐、对热爱的偏执,以及在时代夹缝中野蛮生长的韧性。当算法日益接管世界,他笃信人类最后的护城河,恰是那份永不服输的本能与在废墟上重建希望的勇气。真正的逆袭者,永远在风暴雨中校准自己的罗盘。

笔者手记:

毛亮的人生像是一场不断与命运过招的武侠剧。少年失怙,青年南漂,中年连续创业,每一次跌倒,他都凭借学习和毅力重新站起。吴晓波曾说过,中国的企业家精神,本质上是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。毛亮正是如此,他身上既有创业者的倔强,也有普通人对自由与尊严的朴素渴望。

在AI时代,他选择“饥饿地奔跑”,不是因为他已经站在终点,而是因为他相信:真正的稳定不是一份铁饭碗,而是你有随时重新再来的勇气。

发布人:admin
● 上一篇科技: 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举行,腾讯郭凯天:多方共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
● 下一篇科技: 没有找到下篇科技

 
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图片文章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科技
科技评论
查看所有评论(共0条)
发表评论请先 注册登陆 本站!
科技专题
 国内存储市场2010年应用前景分析
 中国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见成效
 三网融合七月启动
广告位置
热点科技
清除网络公关公司 还社会安
网络制度出台 还需大众努力
极米科技推新年活动助游子
荣耀路由养成记二:多重散
中央纪委为老百姓说话 网络
宜信宜人贷方以涵:最大的
宜人贷方以涵出席2015中国
苹果新品天猫首发 易果生鲜
宜人贷产品副总裁宋巍受邀
引领中老年互联网生态 卡布
推荐科技
毛亮:在AI浪潮中重构人生
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
关于我们 | 用户中心 | 网站留言 | 友情链接
Copyright © 2003-2024 华东热线 华东在线 www.hdrxw.com QQ:744161720 All Rights Reserved.
备案号:京ICP备1506492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