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热线,华东在线-华东区综合门户网站!华东新闻 →  上海新闻 → 华东浏览:沪浦江两岸45公里步道或明年贯通 〖关闭窗口〗 〖打印本页〗
沪浦江两岸45公里步道或明年贯通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整理 点击数:4240 更新时间:2016-11-01 
    “根据规划,明年年底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区域将实现贯通,到时候的黄浦江景观就会是完全不一样了。”昨天,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徐毅松在“2016世界城市日-上海论坛”上欣喜地表示。

  昨天的论坛以“聚焦文化内涵,提升城市品质”为主题,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继伟指出,上海以打造“人文之城”为目标,标志着以上海为代表的全球城市已经进入“内涵提升”发展的新阶段,体现了全球城市将“城市文化”作为决定城市品质关键要素的新理念和新趋势。

  如何打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?徐毅松指出,上海进入“内涵发展”的新阶段,需要进一步倡导文化引领,加强顶层设计。“从传承历史文脉、保护城市遗产;挖掘地域特色、提升空间品质;创新城市治理、强化多元交融等三个方面,上海在建设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方面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。”

  徐毅松说,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,近千年来在中国南北文化交融而成的水乡文化、1843年开埠后中西方文化融合铸就的海派文化、改革开放后上海快速发展形成的上海城市精神,“打造人文之城,要塑造平等、包容更富人文关怀并具有鲜明特质的城市文化。现在的上海正处在资源约束的关键历史时期,倡导文化引领,也要加强顶层设计。”

  在上海2040规划中,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。徐毅松表示,上海在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取得积极成效,但在今天看来仍远远不够。“当前的国际保护理念从单个静态的保护正逐步过渡到成片的保护,从单纯的建筑保护向空间保护扩展。由外延扩展到内涵,进一步拓展保护对象,实现分级分类管理,细化保护层级和类别,完善保护法规。”

  “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城市文脉不绝的核心基因。比如长白新村2万户,就承载了一段城市的历史记忆。再比如老城厢,是上海城市之根。老城厢历史建筑物质量相对较差,缺乏积极保护的政策。我们深入梳理挖掘老城厢过去金融、贸易、文化中心的功能,将它与今天的保护结合起来,既要保护建筑,也要研究历史文脉,才能让老城厢地区重新焕发活力。”据徐毅松介绍,为了留住上海的江南水乡文化,针对上海水系资源的保护,明年年底,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总共约45公里的公共空间将基本实现贯通开放。“此外,我们将优化街道空间,注入更多的文化功能,并通过公共艺术设施的引入,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和文化氛围,增加公众参与度,真正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。”

 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唐子来指出,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光是科技、经济等“硬实力”,也在于文化等“软实力”,只有具备了硬实力和软实力,才能真正拥有城市发展的巧实力。(劳动报记者 邵未来)